2009年,一桩离奇的杀人案“引出了”一座汉代大墓。 该墓规模之大,为全国罕见。
一起谋杀案引发的谜团
2009年1月12日晚,安徽省天长市桐城镇公交车司机鲁师傅,
下班后,我们开着公交车来到了镇上轧棉厂的大院。
这是他通常停放汽车的地方。
在大院里,他又看到了那辆江苏牌照的本田轿车。
这辆车已经停了好几天了。 鲁大师心想,怎么还没人来开车走呢?
卢师傅停好车,走到车旁。
他透过车窗往车内看去,看到后座上躺着一个男人,身上披着军大衣。
他定睛一看,发现男人脸色不对,军大衣下伸出的手已经变成了黑紫色。
图1 废弃厂房内停放的汽车
鲁大师看清楚后,吓得后退了两步,回过神来,赶紧给派出所报了警。
警察赶到后,打开车门,发现后座的男子已经死了很长时间。
随即,他们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检查。
后备箱里又发现了一具裹着军大衣的尸体!
警方在尸体上发现了一部手机和一张房卡,并通过手机通讯录找到了死者的家人。
查询发现,死者名叫顾忠建,江苏南通人,从事公路工程工作,长期与家人没有联系。
随后,民警根据房卡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了酒店。
据了解,另一名死者名叫赵建新,江苏盱眙人,无业。
图2 发现行李箱的人
两人被发现时,尸体上沾满了泥土,似乎是生前在地上打滚积攒下来的。
经过仔细排查,民警在两人的鞋底上发现了绿色糊泥和白色糊泥。
这是古代高级墓葬常用的土。
这两个人是盗墓贼吗?
民警根据车牌号很快找到了车主信息。 车主名叫张银,江苏太仓人。
正当天长市警方联系太仓公安部门追查张寅时,张寅主动投案自首。
据他交代,他是做建材生意的,半年前认识了赵建新。
在他的帮助下,他们一起盗走了一座古墓。
但还没等他们成功,就有四人死亡。
除发现的两件外,还有一件埋在古墓附近。
还有一名河南男子,尸体被老乡运回来。
他们发掘的墓葬就是大云山汉墓。
图3 盱眙县大云山
盗墓贼的恐怖之夜
大云山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 海拔不高,只有73.6米。
但附近有一片平原,让这座小山显得气势磅礴。
赵建新是盱眙当地人,平时从事盗墓活动。
他根据经验判断,大云山上应该有一座高规格的坟墓,就在山顶的池塘下面。
他曾多次实地考察,认为挖掘这座古墓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大量的资金。
所以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同伙。
2008年初,赵建新经人介绍认识了张寅、顾忠建。
于是以做工程为由,邀请他们来盱眙。
图4 山顶的池塘
通过有目的的聊天,赵建新成功让张银和顾忠健对盗墓产生了兴趣。
然后他把话题转向大云山,告诉他们这里墓葬丰富,可以碰碰运气。
很快,两人在赵建新的帮助下,投资了钱,成为了赵建新的同伙。
赵建新拿了钱,雇了四名河南人、三名江苏金湖人,都是盗墓经验丰富的人。
他们还吸收了当地盗墓团伙“吴四”的四人,组成了十四人小组。
一行人勘察四周,选了一个靠近后山、远离山路的地方。
这个地方避开了池塘,不容易被发现。
2008年11月16日深夜,一行人来到大云山顶,开始秘密挖洞。
图5 劫孔剖面图
他们不仅使用铲子和吹风机,还使用炸药。
由于炸药量控制得非常精确,这段时间连附近的村民都没有听到任何异常声响。
他们先向下挖,挖了一个十几米深、直径约一米的洞。
之后,他们开始挖掘一条通往坟墓的隧道。
在开挖过程中,他们还在隧道内铺设了通风管道,并使用鼓风机将空气输送到隧道内,以防止隧道内缺氧。
这群人很谨慎,不会把新挖的土随意倒掉。
而是用编织袋运到后山,那里地处偏僻、荒凉,村民一般不会去那里。
每天挖掘结束后,他们都会用两层厚木板盖住洞。
然后铺上一层塑料布,再铺上旧土和杂草,有时找一些羊粪撒在上面。
图6 发掘现场夯土
洞口隐藏得非常好,以至于事发后警方上山寻找劫洞时,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到2009年1月4日,水平隧道已经挖了20多米,眼看就要到达坟墓,却发生了意外。
1月4日凌晨2点左右,一名在洞口观察情况的河南男子突然低声喊道:
“出事了,有人中毒了!”
当时,有三个河南人在地里挖,其中一个人爬了出来。
赵建新等人下去营救另外两人,但下去后绳梯断了。
洞口的人们焦急万分,决定用绳子将人放下去,继续营救。
顾忠健等几人轮流下洞,将被困在里面的人一一救出。
正当顾忠健准备被拉出来的时候,绳子突然断了。
图7 盗墓贼挖洞
顾忠健直接摔倒,被救起后只剩下微弱的气息。
事故造成江苏、河南金湖一男子死亡,顾忠建、赵建新重伤。
此次中毒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墓穴内生物腐烂产生的有毒气体引起的。
据民间传说,古墓中常设有复杂的机关和毒气,以防止盗墓。
但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古人多建造流沙墓和深葬墓。
毒气法既不现实也不可靠。
盗墓团伙将四人运至偏远地方,埋葬于江苏金湖人。
河南人的尸体被河南帮运走了。
随后他决定开车送顾忠健和赵建新去医院救治。
结果,走到一半,两人的呼吸都停止了。
图8 流沙墓示意图
张印将车开进废弃工厂,拿出钥匙连夜逃走。
让人没想到的是,河南帮恐怕都舍不得把快到嘴里的肥肉减掉。
随后,他又来到盱眙,准备继续挖掘。
结果,他就被守在这里的江苏警方一举抓获。
最终,警方将所有逃犯抓获。
考古学家的意外发现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接到消息后,对大云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排干了池塘里的水,发现坟墓就在池塘的底部。 这确实是一座汉代墓葬。
而且,还有两条墓道,说明这是一座等级非常高的墓葬。
汉代盛行豪华墓葬,里面的文物肯定不少!
图9 救援后开挖
然而,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考古人员很快发现主墓室一片狼藉,所剩无几。
根据现场留下的一些痕迹和遗物,考古学家推测该墓早在东汉末年就已被盗。
坟墓上方的池塘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为了防盗而挖的。
但它是被盗墓贼留下的。
古代盗墓贼直接从封土中挖出坟墓,将墓室洗劫一空。
洞穴留下了积存的雨水,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个池塘。
盗墓之所以如此盛行,恐怕不是民间小偷干的,而很可能是官方领导。
三国时期,这里处于孙权的统治之下,同时又靠近曹操的版图。
图10 “中”字形墓
已经不知道是谁偷走了它,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谜。
虽然发现的文物不多,但考古人员仍然仔细挖掘。
五月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清理墓室旁的走廊时,突然在泥土中发现了一件镀金镀银的文物。
他心中一阵狂喜,因为还有珍贵的文物没有被盗!
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清理,越来越多的陪葬品被发掘出来。
外面的走廊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们非常兴奋,同时又有些奇怪。
为什么这里的文物安然无恙?
专家分析后认为,外廊上下两层保存有部分随葬品。
图11 蓝色区域为走廊未受损部分。
外廊上下两层用木板隔开。
当第一批盗墓者挖掘时,隔板已经倒塌。
显露了上层明显的对盗墓者来说毫无价值的武器,而下层那些珍贵实用的武器却被很好地掩盖了。
所以,盗墓贼没有抢劫外廊已经是万幸了。
到2012年,发掘工作基本完成。
大云山上一座完整的西汉诸侯王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面积25万平方米,有主墓3座,陪葬墓11座,兵器陪葬坑2个,车马陪葬坑2个。
文物被盗后仍被出土一万多件。
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根据出土文物推测,大云山汉墓的主人是汉武帝的弟弟、江都王刘妃。
图12 航拍大云山汉墓
刘飞勇猛善战。 平定七国叛乱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江都王。
坐拥富饶的江东三县五十三县,他的宰相——辅佐他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仲舒。
刘飞的“特权”
刘斐墓最独特之处在于,它完整地呈现了西汉时期诸侯王高规格丧葬的三种墓制。
即“中”字形大墓、黄肠铭文、金丝玉衣。 这是中国首次同时发现它们。
墓葬“中”字形,是指墓葬呈方形。
墓室南北各有墓道,平面呈“中”字状。
按照汉代礼仪,只有帝王陵墓才能使用“中”字形坟墓。
图13 皇场标题
“黄肠体凑”是指用黄芯柏木,像一堆柴火一样,一端对准棺材,形成一个方形的框架。
这是汉代皇帝的特殊丧葬制度,只有得到皇帝恩赐的诸侯王才能使用。
汉代人们选择柏树作为陪葬木材,因为他们相信柏树可以辟邪、防腐。
目前,全国发现的“黄肠提凑”墓葬仅有十几座。
首先,合格的用户很少。
二是材质的珍贵。
这些黄心柏树需要生长一两百年,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一座“黄肠体凑”墓,往往要消耗数万棵柏树。
由于汉代柏树的大量使用,到了东汉时期,优质柏树已经很少了。
图14“黄肠体凑”
《后汉书》中有征兵数郡搜黄昌柏的记载。
可见当时已经不够了。
玉衣,又称“玉衣”,是汉代帝王贵族死后所穿的陪葬服装。
当时的人们视玉为聚天地之灵气、能护身不腐的宝物。
因此,汉代有条件的人都会用玉作为陪葬品。
玉衣的形状像铠甲。 皇帝和达官贵人的玉衣是用金丝连接的玉片制成的。 被称为“金镶玉衣”。
稍低一层的是“银玉衣”。
还有“铜缕玉衣”、“丝缕玉衣”。
此外,二号墓还出土了一件国内罕见的嵌玉漆棺。
图15 金丝玉衣
无法复制的武器
考古学家在一号墓中出土了一把铜铍,令人惊讶。
铍是战国至汉初使用的武器。 它的两侧都有刀片,有点类似于短剑。
但这是一种安装在长柄上的暗杀武器。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铜铍,前端有刃,长约30厘米。 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虽然它已经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了。
但出土并擦拭干净之后,深黑色的铍体依然泛着微弱的光芒,冰冷。
最令人惊奇的是铜铍上铸有的黑色卷云图案。
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纹理和纹理,但用手触摸时,却非常光滑。
完全感觉不到任何颠簸或颠簸。
图16 铍铜局部图
考古学家表示,这种暗纹工艺是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独有的兵器装饰工艺。
众所周知的越王勾践剑,剑上的菱形装饰采用暗纹技术。
暗纹技艺早已失传。
按照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完全复制。
其铸造过程至今仍是一个谜,学术界争议颇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核研究所、复旦大学等机构使用电子探针和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
人们认为这些图案是硫化的。
上海博物馆经过X射线衍射和化学手段分析,认定这些图案是由锡、铜、铁合金制成,采用复合金属工艺铸造而成。
也有学者认为它是采用金属浆料涂层加热扩散工艺制成的。
黑色图案是由于后来的埋葬造成的。
图十七 越王勾践剑局部
种种争议,让暗纹兵器显得更加神秘。
一个时代的一瞥
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有金、银、玉、陶、青铜、漆器等万余件。
不仅数量大,而且文物价值也很高。
例如,一号墓出土了一套22件玻璃编钟。
它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乐器。
这套编钟呈浅绿色,由铅钡玻璃制成。
仔细观察,玻璃上有小气泡。
这些编钟最大的长达70厘米,改变了目前学术界对汉代只能制作小片琉璃的认识。
此外,一号墓还出土了重约1吨的“半斤”钱和全套编钟。
车马坑内发现了汉代马车。
马车伞的弓帽和伞柄均由银制成,图案精美,镶嵌大量宝石。 制作非常精美。
图18 全套编钟
一对刻有“永不忘记彼此”的银色带钩,可合二为一。
似乎是江都王刘妃与姬妃的定情信物。
鎏金鹿灯向我们展示了西汉人民的吉祥和风水观念。
五格入鼎反映了汉代江淮地区贵族的饮食风格。
铜祖代表了汉代人民的生育崇拜。
出土的银盒、银盘上有裂纹图案,有古代伊朗风格的装饰。
鎏金铜象和铜犀看起来像苏门答腊物种,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这些文物,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高度发达的汉代文明。
也揭露了封建王朝统治阶级残酷剥削黎族人民的事实。
图19 刻有“永不相忘”的银带钩
作为一座藏品极其丰富的墓葬,大云山汉墓本来可以告诉我们更多那个时代的故事。
但由于盗墓者的闯入,很多细节我们不得而知。
他们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个秘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