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故居面临危险

2024-08-14 -

钟敬文故居_钟敬文文集_钟敬文弟子

(山下村钟家祠堂)

2002年1月10日零点零分,为中国民俗学研究奉献一生的钟敬文先生逝世,享年100岁。弥留之际,他说:“我好想回到广东家乡……”

钟敬文故居_钟敬文文集_钟敬文弟子

(小钟敬文)

钟敬文是“中国民俗学之父”,著名的人民学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湃的师弟。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丰县公平镇九龙洞山下村(现属平东镇管辖)。7岁随家人迁入公平镇裕街75号“泰隆商行”后屋开始上学。如今,钟先生读书生活的阁楼、兰窗依旧如旧。为了纪念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经历,钟先生在90岁时,甚至将自己的诗文集命名为《兰窗诗文集》。然而,随着他出生的山下村祖屋的被毁,他少年时期在公平镇居住的故居也即将倒塌。

钟敬文弟子_钟敬文故居_钟敬文文集

(钟敬文先生出生地倒塌房屋照片)

前些年,为了开发名人故居,广东省有关部门曾对公平镇钟敬文故居的保护给予重视,并下达抢救性批示。但由于钟氏家族日渐没落,老宅在抗战时期被卖给了虎子村绅士黄檀轩先生,加上黄氏后裔移居海外,老宅长期无人居住,产权问题也无人出面决断,因此“钟敬文故居”的修缮开发就被搁置了。

(钟敬文青年时期读书的阁楼)

我们认为,钟敬文故居这一世界文化品牌瑰宝长期荒废,与当前建设文化强省、强市的形势十分不符。为此,汕尾市、海丰县部分政协委员提出强烈建议,要求政府有所作为,不辜负钟敬文先生“中国民俗之父”、“人民学者”的光辉声誉。但故居倒塌拆除已进入现在时态,再不努力,它就会没了。因此,我们再次无力地呼吁帮助。

钟敬文文集_钟敬文故居_钟敬文弟子

(钟敬文广场雕像)

1、请汕尾市政府下定决心,责成有关部门成立“钟敬文故居”修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和强制措施,整理资料文献,落实文化资金进行管理,防止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消失。

钟敬文文集_钟敬文故居_钟敬文弟子

(钟敬文故居面临倒塌危险。)

2、责成统战部等有关单位尽快联系解决“钟敬文故居”产权问题,争取钟、黄后裔的大力支持。如果确实无法通过政府行为在短时间内购买“钟敬文故居”产权,能否采取先加强管理,再逐步解决的方式,落实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比如可以采取“向黄家租用产权,政府负责保护修缮”的方式。

钟敬文文集_钟敬文弟子_钟敬文故居

(钟敬文故居位于已开放的食货街后门)

3、建议由汕尾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或民俗学会牵头,积极联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官方学术团体及钟氏后裔、学生,筹备钟敬文先生学术活动,整理图片、资料,做好维护、展览等工作。可考虑在“钟敬文故居”开设“生平事迹陈列馆”或“钟敬文纪念馆”,并以此与钟敬文广场、山下村钟敬文祖居等联动,形成“大师故里”旅游线路,擦亮广东历史文化品牌。

钟敬文弟子_钟敬文故居_钟敬文文集

(静文先生曾经读书的“紫月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