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牺牲
光武即位,宣告天子登基,在郊外举行封山大典。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祭祀的方式,从有人类历史开始就有了,就连豺狼和水獭都知道祭祀,更何况是人类呢!所以人类知道到会思考的地步,就像豺狼和水獭自然而然地做一样。上古时简单粗暴,后来加以修饰,自古以来都是王公贵族搞群祭。至于王莽,《汉书·郊祀志》已经写好了。所以现在我们只把中正以后一直沿用的列为“祭祀记”。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建武元年,光武帝在赵国即位,在赵国南部筑坛,祭祀天地,取元始中教祭祀之说,六族神祇皆从,不与祖宗相配,天地共牛犊,其余动物有限。文中说:“天地神帝回首,下旨命刘秀为百姓父母。刘秀不敢受,手下百官不商量,不肯受,都说王莽杀戮谋害,篡位。刘秀怒,举义军,以百万人于昆阳,击破王邑,诛杀王朗、同马、赤眉、庆都贼,平定天下,天下百姓福祉。天恩天佑,百姓拥护。谶言说:‘刘秀发兵擒拿不义之徒,在懋津即位为帝。’刘秀还是两次三次拒绝,手下百官说:‘天帝旨意,不可迟延。’岂敢不恭受!”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二年正月,在洛阳城南七里,近赵处筑第一座郊祗,取元始中说。为圆坛,八级,中为双坛,上置天地位,皆南向西。外坛置五帝位,青帝在甲寅,赤帝在丙巳,黄帝在丁未,白帝在庚申,玄帝在壬亥。外为陵墓,双营皆紫,仿紫宫,有四道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路,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路西,皆分位,不在诸神之中。阶梯八级,封神58级,共464级。五帝阶梯72级,共365级。中营有四门,每门封神54位,共216位神。外营有四门,每门封神108位,共432位神。全部在营内城。中营有四门,每门封神4位。外营有四门,每门封神4位,共32位神。共封神1514位。营,即坟丘。封,即筑坟丘。中营的神为五星、中官府五官神、五座山。外营之神为外官府二十八星宿,包括雷神、农神、风神、雨师、四海、四河、名山、大河等。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七年五月,帝令三公“汉应祭祀帝尧,与大臣大夫商议此事。”当时御史杜林上奏说:“汉不因帝尧而兴,与殷、周不同,而旧制以配帝高。军师不在,祭祀可于元年。”帝答应。言出《临川》。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隆、蜀平定后,郊祀范围扩大。高帝供食,居中坛,面西北。天、地、高帝、黄帝各用一牛犊,青帝、赤帝共用一牛犊,白帝、玄帝共用一牛犊,共六牛犊。日、月、北斗共用一牛,四方诸神共用四牛,共五牛。所奏乐乐皆有《青阳》、《祝明》、《西濠》、《玄明》及舞蹈《云桥》、《玉明》。中营有四门,每门用十八张席子。外营有四门,每门用三十六张席子。共用二百一十六张席子,皆用竹席,一席三神。日月北斗三神坛没有台阶和廊柱,送神之后,祭祀的祭品在祭坛南面焚烧。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建武三十年二月,大臣称在位三十年,宜祭祀泰山。诏书上说:“吾在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怀。我欺谁呢,还是天道呢?吾曾说泰山不如林方,何以污了七十二代的记载!”桓公想封爵,管仲却反对。“郡州若有远方派官吏来祝寿,而虚夸其词,就要剃度下令耕田。”从此,大臣们不敢再说什么了。三月,皇帝巡视鲁国,路过泰山,把上述过失告知了巡抚,巡抚便受诏祭祀泰山和梁府。当时,虎踞将军梁嵩等人说:“《史记》上说:‘齐国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林方’。此是诸侯之礼。”江山如君,君王祭祀之。不如不循序渐进,不祭祀林公。”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三十二年正月,他斋戒夜读《河图会昌赋》,说:“赤留九世,拜见太宗,不慎用,何益继位!用得好,奸佞不生。”受此文启发,他命宋等人重新温习《河图》、《洛书》中关于封山九代的谶语。宋等人将所报列成表,他同意了。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孝武帝起初想求仙,听道士说黄帝封山之后得仙,便想封山。封山并不普遍,当时的人也不知道。元封元年,皇帝按道士的话做了封山法器,拿给儒生看,儒生多说不符合古时,便把儒生遣散了。三月,他东上泰山,在泰山顶立石。又东下海求仙,不见仙人,便归来。四月,他封了泰山。恐所作不妥,便将此事秘而不宣。言出《汉书·交媾志》。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皇帝批准了梁嵩等人的请愿,又在元丰请示奉山故事,商议奉山的申述。群臣建议在坛内堆砌方石,皆为方形,厚一尺,用玉石碑来存放方石。碑厚五寸,长三寸,宽五寸,上嵌玉印。又用石印十方,排列在石旁,东西三方,南北两方,皆为长三尺,宽一尺,厚七寸。印中有三处刻印,深四寸,方五寸,盖上盖。印用金线五道,泥为水银金泥。玉印一寸二分方,一块五寸方。方石四角也有石块,皆重新堆砌起来。每块长一丈,厚一尺,宽二尺,全都安放在圆形的坛上。下面有十八块石头,都是高三尺,厚一尺,宽二尺,像小石碑一样,安放在坛的四周,离坛三步远。每块石头下面都有石脚,深入地面四尺。还用了一块石碑,高九尺,宽三尺五寸,厚一尺二寸。坛上筑了一个基座,离坛三尺多远,用来刻书。皇帝觉得用石头做功德很难,要二月封印,就命令宋查旧石上有旧印,重新封印。宋人上书为之辩解,说“登基大典,是向天子报功,传后世,以利万民。天之尊,当明之。书之吉,当明之。今因旧印,将玉书送于旧石下,未必是续命之意。受托复兴国家之人,应另作对待,以表天子之意。”于是下令台山县、碌曲石匠,必须用完好的青石,不一定是五色的。当时印匠无力雕玉书,便想用朱漆在上面写字;又找了会雕玉之人,便在上面写字。书被偷偷刻在一块方石上,下令将玉书装在里面。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二月,到丰镐,派御史、兰台御史率工上山凿石。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猎,到了泰山,祭祀,仰视山川,祭拜神灵。然后去拜见东王后。他的随从有太尉习、刑部尚书,晋封为高密禹侯。韩、宾二王的后裔在位,孔子的后裔宝成侯位列东王后之后。十二个外邦国王都来助祭。《河图智赋》云:“刘秀发兵擒捕不义,四夷聚于龙斗邺。四七之时,火为主。” 《河图会昌赋》云:“赤帝九世,巡察得当,封邑也。若遵照帝道,规矩行事,则天神显灵,地神兴盛。帝刘知久遇泰山,诚用善用,使奸佞不生。赤汉之德兴,九世之盛,泰山之巡察皆宜。天地扶持九世,尊崇经典之规范。汉室大兴,道在九世之王。封邑于泰山,刻石录之,退位于梁府,五次复进士。”《河图合谷篇》云:“帝刘知久,九世名,天下之大 ...天子行德,受封而治。”《河图提留舆》云:“九世天子方明生,持衡而抗,九州太平,天下为我所共知。”《洛书·真尧都》云:“赤三德,昌九代,会修符箓,联合天子,力图分封。”《孝经·勾明诀》云:“吾将何人,赤刘永帝,三度建孝,九度修葺,专以此分封代卿。”“和”与“洛”的命运,据谶。昔尧精明狡猾,让位给舜,其子孙掌握大权。王莽凭借舅舅家和三卿之势,依仗周公、霍光辅佐少主重政之意,进而篡位自立。宗庙被毁,国破家亡,十八年无血光之灾。杨、徐、卿三人率先造反。战乱猖獗,形势蔓延至荆州。群雄云集,百里聚首,屡屡自封为侯。北蛮入侵,千里不见硝烟,鸡鸣犬吠声不绝于耳。天道看得起皇帝,把兴国重任托付给百姓。他二十八岁便起兵,逐一诛杀百姓,十余年后,罪犯皆擒获,百姓得以安居田地,安居乐业。文字相同,车轮相同,百姓相同。舟车所过之处,百姓所到之处,无不朝贡。他建明堂,立辟雍,修灵台,设学堂,统一天平、度量衡、重量,修订五礼、五玉、三帛、二畜、一死、一赐。官员修订职守,恢复旧制。在位三十二年,时年六十二岁。乾乾日{谓矢},不敢怠慢太平,敢于冒险冒险。他亲自探访百姓,敬神明,恩待老人,依古治民,睿智廉明,宽容大度。皇帝只小心《河图》、《洛书》等文字。是月辛卯,柴登泰山。甲午,禅在两阴。为承继吉祥,为民,永居此院,传后世。凡官吏、大臣、郡守、师长,皆受福泽,永受祝福。秦相李斯焚毁《诗经》、《尚书》,乐崩礼毁。建武元年以前,文献散佚,旧经不全,经书不通。章句详,比照八十一卷,明者为考证,余十卷不明。子贡欲去报羊为元旦,孔子说:“慈,你爱羊,我受礼。”后来有圣人纠正错误,刻下石碑。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二十二辛卯日早晨,在泰山南面点火祭天,诸神跟随,奏乐如南郊。诸王、后二公、孔子皇后包成君等,都助祭。祭完,就要登基了。有人说:“泰山虽然已经用柴祭供养,但既然亲自上去报功,也该祭祀一番。”于是派人送来特祭,到泰山常祀的地方去,像亲耕刘、先慈、先农、先禹那样,上报泰山。到了吃饭的时候,皇帝就坐轿上山,到了中午,到山上更衣,到了傍晚,皇帝面朝北方在坛上登基。大臣们排列整齐后,便向西上行,各就各位后,便登上了祭坛。尚书省察看了玉册,皇帝亲自用二寸的印章盖上。之后,礼部尚书命人将祭坛上的石头搬开。尚书省将玉册藏好后,又用五寸的印章盖上。事毕,皇帝再次行礼,群臣高呼“皇帝万岁”。他命人将自己刻的石碑立起来,便上路归去。
二十五日甲午,禅,在两隐祭地,以高侯为伴,诸山河神随之,犹如元始北郊故事。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四月己卯日,大赦天下,定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亳、丰、应五州,恢复元年租俸、邈。择吉日,刻玉匾,置金匣中,盖印封绶。乙酉日,遣太尉报至高庙。太尉带匣至高庙,藏于庙西壁石室高柱室之下。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rng历史春秋网-关注中国古代历史
历史春秋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