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状ST段抬高——中西医结合内科

2024-05-28 -

(一)心电图表现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有特殊的心电图表现,ST段凸起,迅速升高至8mm~16mm高度,凸起的ST段峰值高于前导R波,R波较短。

墓碑形状图片_墓碑形_墓碑形式图片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心肌损伤严重表现,老年人发病率高。临床观察发现,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均有全层心肌梗死,且入院一周内并发症较多,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范围扩大,病死率明显升高。提示该心电图改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独立指标。

例如,报道的63例AMI中,6例出现墓碑样改变,57例有普遍的ST-T改变,前者其中4例在住院后7天内死亡,后者仅2例死亡,经精细的检查评估,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黄建等回顾性分析了605例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1~7年的随访,其中71例(11%)出现墓碑样改变,左心衰发生率增加,严重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降低,运动试验时ST段抬高。11%在发病后2年内死亡,与报道一致。郭晓华等报道了124例AMI患者24小时内的心电图表现及随后的冠状动脉造影。 其中对24例墓碑形S段抬高与100例非墓碑形S段抬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所有出现墓碑形改变(包括下壁梗死)的病例均有前降支完全或部分闭塞;②左前降支病变严重,且多发生在近端冠状动脉;③三支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率明显增高;④强烈提示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作者得出结论:墓碑形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常伴有多条冠状动脉病变,并且以前壁梗死多见。

(二)误区 墓碑状ST段抬高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对图形的认识,现引用1993年首次报道的墓碑状ST段原始图形,对这一具有挑衅性的术语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ST段向上凸起,上升幅度较快,可达8~16mm,r波较短,r波持续时间通常

2、心电图轮廓似墓碑。按作者原意,巨大的病理性Q波是坟墓的墓碑,而r波则细小甚至不清晰,不算是墓碑。但在国内杂志发表的资料中,常以R波为墓碑,误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墓碑形ST段抬高。因此,对此类的判断,应深刻理解图形各频带的含义,全面综合分析,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恰当地作出正确结论,有利于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