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国家捐了2000亿人民币,儿子却开着出租汽车谋生。 他去世时享年96岁,人们为他举行了国葬。
“按照国葬标准,为庄世平筹办葬礼。”
2007年,在得知庄世平去世的遗憾消息后,有关部门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他是一位激励中华民族复兴的实业家。 他一生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捐献的银行资产高达2000亿。
为了国家,他如此慷慨,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传承了自己勤俭节约的个人作风。
孩子们并没有从他那里受益,也没有享受到他留下的财产。 他的大儿子没能考上大学,现在只能靠开出租车谋生。
即便如此,孩子们对于父亲的裸捐却没有任何异议。
庄世平为何会毫不犹豫地将个人全部财产贡献给祖国? 这样一位伟人会给他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
投资工厂并扩大银行
1992年春天,一位老人写下了一首关于南海的不朽诗篇。 他就是邓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人。
邓小平同志来广东考察时,亲切接见了一大批有志气、有才华、有能力的实业家、企业家,其中就有一个叫庄世平的人。
1911年出生于广东普宁,在南阳打拼数年,拥有一笔可观的家产。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他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他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思想是多么伟大,在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将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一次,庄世平希望借助邓功南的谈话,将自己的产业资产拓展到内地,真正用行动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与他同行的人中,也有不少和他有着同样想法的人。
那个时代出生的企业家大多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愿意为国家发光发热。
邓公也非常看好这些有远见的商界人士。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依赖于这样一批领导人。
两人的谈话非常愉快,庄世平的后续工作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他首先利用自己在商界的影响力,广泛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带动大批港澳商人到内地投资办厂。
就连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也在他的影响下回到祖国创业。
庄世平已经看中了深圳罗湖的一大块土地。 经过与政府谈判,他成功购买了该地,并在那里建立了南洋银行分行。
南洋银行是庄世平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业资产。
在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在殖民主义者还在掌权的时候,南洋银行是一家真正属于中国人的银行。
为了继承银行资产,庄世平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大学时,他因为想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所以决定主修金融。
他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 他亲眼目睹了无数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看到了经济落后给整个民族带来的灾难。
年轻的凌云志最为震撼。
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大学毕业后,庄世平一步步找到了一份工资非常可观的工作,并将每月的劳动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抗战组织。
但这还远远不够。 一个普通工人能捐献的金额是非常有限的。 只有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才能为抗击侵略者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庄世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他正在香港打拼。 这里的经济市场由英国人主导。 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控制着经济的命脉,英国人绝对不会占别人的便宜。
为了冲出包围圈,创建一家属于中国人的银行,庄世平不仅要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财务优势,还要随时面对英国殖民者的压力。
在第一家南洋银行开业之前,他曾长期面临生命危险。
这似乎是一种命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创办的南洋银行也正式开始营业。
他的产业与新中国同时诞生,未来也将为新中国做出贡献。 这是庄世平最引以为豪的。
当然,他能够创办银行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当时,在香港所有的银行中,只有他的南洋银行能够顺利地与内地的资金流动。
不仅香港,他在澳门和其他地方创办的南洋银行也可以这样做。
这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也明白,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他就不会有这个优势。
因此,南洋银行门口,五星级红旗随时高高飘扬。
庄世平说,自己的命运已经与国家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一起。
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富强,他和几位工商从业者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一直支持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 他还表示决心积极配合邓公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思想。
新时代,南洋银行和庄世平的其他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而日益繁荣。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他感慨地说:
从此,粤港澳,你我不再有任何区别。 我们将更加紧密,并拥有合作的优势。
勤俭节约,教育好孩子
在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以庄世平的资产,完全可以当得起港澳乃至全国十大富豪之一的称号。
但他虽然拥有数千亿资产,但他的生活却难得且简朴。
庄世平一直对自己很苛刻,不愿意花钱去放纵和享受,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用的地方。
在衣食方面,他从来不讲究排场。 当时香港的中产阶级家庭大多数都过着比他更安逸的生活。
一碗稀饭,一份咸菜,他就吃得很舒服,从来不会对别人提出要求。
在庄世平看来,生活必须平凡才能长久,无论是吃住还是其他方面。
与生意伙伴交往时,他不会铺张浪费。
因此,他的社交活动一直都很简单。 两三个人只吃三四道菜,每人一份主食,都是以填饱肚子为主。
别人请他做客时,他也会诚恳地劝他:不要浪费粮食,随便吃,商量比什么都好。
一来二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庄世平是他同伴中最单纯的人。
不仅在饮食上如此,在穿衣方面庄世平也有同样的态度。
他有一套只在出席公共活动时才穿的西装。 他已经戴了很多年了。 袖口、纽扣处有明显的摩擦痕迹。
但他并不在意,只要不坏,他就一直戴着。
他的腰带已经破烂不堪,皮鞋也已经失去了颜色,就连手表上的油漆也都被磨掉了。
但他还是舍不得把这些东西扔掉。
庄世平认为,只要自己多存一点,南洋银行就能为国家贡献更多的资源。
他对孩子们也“抠门”,但孩子们却没有丝毫抱怨。
在大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向他灌输这样的观念:从任何人那里得到的钱都是不可靠的; 只有自己亲手赚来的钱才是最靠谱的。
言下之意,庄世平并不打算把钱留给儿子。
儿子也明白这个道理。 每当他能自己解决问题时,他从不寻求父亲的帮助。 他年轻时就非常独立。
他和弟弟妹妹从小就受到了与普通家庭孩子无异的待遇。
他们没有私家车接送,穿舒适但不贵的衣服,也不去高档地方花钱。 他们像父亲一样过着脚踏实地的生活。
当同龄富人的孩子都在港澳名牌私立学校就读时,他们就被父亲送回内地。 和许多孩子一样,他们就读于公立学校,平等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
别特别,这是他们的父亲一直告诉他们的。
大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没能考上大学。 后来,他没能找到稳定的工作。
庄世平不会干涉儿子的生活,他也没有想过向父亲求助。
船到桥头自然会直,他总能找到办法支撑自己。
后来,大儿子每天开着出租车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上,遇到很多不同的人。
正如父亲所说,只有自己亲手赚来的钱,才能安心花。
六个兄弟姐妹都受到了父亲的平等对待,没有一个能够获得大企业家的荣耀。
对此,庄世平表示:
“虽然我不打算把钱留给他们,但我觉得我留下的是更珍贵的东西。无论什么情况,自力更生是最宝贵的品质。”
在漫长的几十年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立足。
而且,庄世平发迹的时候,正值国家最困难的时候。
而他的孩子们是在新中国的蓝天下、安定的环境下、充满希望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他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走上一条美好的道路。
赤裸捐出身家,享受国葬
2004年,庄世平做出决定,将其名下的南洋银行及其他实业资产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粗略估计,资产总额约为2000亿。
换句话说,他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捐赠,给自己和孩子留下了任何退路。
要知道,当时儿子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 他开出租车,住廉租房,家里的积蓄少之又少。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六个孩子对于父亲的裸捐都没有异议,因为他们从小就明白,父亲的财富并不代表自己的财富。
很久以前,庄世平就对孩子们说,他有今天,是因为国家的激励和支持。
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国家,所以他必须最大程度地回馈国家。
可以说,裸捐这一行为,庄世平已经想到了。
2007年,96岁的庄世平因心力衰竭不幸去世。
有关部门得知消息后,决定以国葬标准举行葬礼,以表达中国人民最深切的哀悼。
葬礼上,李嘉诚等著名企业家亲自为他抬棺,棺材上还罩着他最喜欢的五星级红旗。
他出生在国家最混乱的时代,国家的苦难始终触动着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国、振兴。
他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棺材上的旗帜也写下了他一生的最后评语。
结论
自从学习金融以来,庄世平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绑在一起。
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用实业振兴中国经济,用赤裸裸的捐款来完成最后的爱国心。
见证新中国太阳五星红旗,成就了他最大的追授荣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