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对联高校联盟大会暨“对联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第二届中国楹联高校联盟大会暨“楹联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楹联高校联盟、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协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都网给予特别支持。 来自中国楹联学会、上海楹联学会、白城师范学院、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北华大学、聊城大学、通化师范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文艺出版社、江苏大学、延边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回族小学、上海甘氏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合影
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游红霞博士主持。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蒋友全先生对本次大会的如期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楹联高校联盟是楹联文化的大平台,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体,弘扬楹联传统是爱国爱族的表现,从事楹联事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楹联文化需要不断普及和提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先生对筹划、组织本次大会的师生团队表示感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楹联教育、提升高校楹联学术研究、加强楹联习俗保护与传承的希望。 并亲笔题写了贺联:“聚堂赏楹联,聚学研习民俗,古人呼唤采诗的官员、观风度的使者;听大文人的泛论,听名流的高吟,期盼日下鹤唳云中龙腾。”上海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丽芬女士致辞,她表示,本次大会依托中国楹联院校联盟组织机构和会员单位,进一步推动探讨楹联文化与民俗的关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拓展楹联教学、创作、研究合作队伍,努力让楹联这一文化体裁能够长久地刻画时代、记录时代、“启迪时代”。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负责人叶开江在致辞中希望华东师范大学楹联基地不断拓展横向联系,深度挖掘学校资源;加大辐射和学术研究力度,打造特色、出亮点、做精品;走进新时代,实现主动传承。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蒋友全致辞
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致辞
上海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丽芬致辞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项目负责人叶开江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吴文玉在致辞中介绍,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国内“双一流”建设的A类高校,人文社科传统悠久,在对联文化的整理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近年来,学校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燕教授在会上致辞,她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对联习俗”的文化传统、发展历程、保护措施等。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吴文宇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燕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丁金红表示,2019年白城师范学院的这次会议,为中国对联高校联盟建设开了个好头。华东师范大学的对联风俗还需要向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习,希望通过彼此之间的联动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为此次会议撰写了多部对联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从古代“太阳下浔明鹤,云中陆诗龙”和“三千里一江二潮十二时辰”等名句讲述了上海的楹联文化传统,总结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景观建设、回归生活、学术研究等方面为楹联文化所做的努力,并题写了“一水二潮诸贤齐来申江黄浦;长春余青清气和合达大夏辉煌”楹联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首届中国高校楹联联盟主席兼秘书长白城师范学院宋彩霞教授总结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白城师范学院、聊城大学、北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2家成员单位在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申报项目、学术研究、提高楹联写作能力、开展活动、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她还指出了高校楹联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理论研究与写作实践结合不充分,学术研究与项目申报水平不高。希望今后大家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推动楹联文化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丁金红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致辞
首届中国双联高校联盟主席兼秘书长,
白城师范学院宋彩霞教授作工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楹联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单位、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一直秉承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精神,努力将楹联文化传播到校园空间,让楹联走进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市民生活。因此,会议举行了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楹联艺术与习俗基地授牌仪式。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军先生为华东师范大学24小时读书空间授牌,负责人张海兰博士接受牌匾;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燕教授为上海市惠民小学授牌,校长马琪接受牌匾; 上海市楹联学会秘书长黄丽芬女士为上海甘氏书院授匾,甘如意院长接受匾额。
李培军校长为华东师范大学24小时读书空间授牌,张海兰博士接受牌匾
黄岩教授为上海市惠民小学授牌,马奇校长受牌
黄利芬秘书长为上海甘氏书院授匾,甘如意院长受匾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系张锁教授宣布海上风楹联学会成立,并提出学会肩负重任,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让每个人都会写楹联、会写楹联。学会会长寇思先生和首任会长李明哲先生均表示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弘扬楹联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索教授、寇思老师、李明哲学生
参加海上风楹联社成立典礼
作为学术共同体,中国对联高校联盟在本次大会上还迎来了新的成员单位,分别是东南大学、江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西华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王晓阳教授、王明真副教授、王桂玲副教授和兰锦学生作为成员单位代表上台发言并出席了联盟协议签约仪式。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联盟“构建对联团队、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引领和带动中国高校对联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的宗旨贡献力量。
东南大学王晓阳教授、通化师范学院王桂玲副教授、江苏大学王明珍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兰锦作为中国对联高校联盟新成员代表出席。
参加联盟协议签约仪式
开幕式最后,现任领队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和下一任领队北华大学唐海龙教授共同出席了“中华对联高校联盟”会旗交接仪式,希望联盟能够薪火相传、薪火相传,并期待下一届联盟会议顺利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北华大学唐海龙教授
参加中华对联大学联盟会旗交接仪式
简短隆重的开幕式后,会议进入讨论阶段。复旦大学张蔚然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蔡凤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南开大学敖昆教授、东南大学王晓阳教授、北华大学孟祥娟副教授、吉林建筑大学李淑君教授、上海文艺出版社徐华龙编辑、通化师范学院王桂玲副教授、聊城大学郝雪华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楹联文化进行了探讨。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海上明月”国际团扇展,民俗学博士生秦晓作了详尽的讲解,蒋友全、李培军、张蔚然等专家学者留下了精美的书法作品。 大会组委会还组织与会嘉宾参观了上海青浦曲水园,与会嘉宾对楹联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至此,本次大会圆满落下帷幕。楹联艺术与习俗是中华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祖先们无穷的智慧。相信在各位嘉宾的参与与支持下,本次大会将对中国楹联高校联盟建设和“楹联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楹联文化研究高地的建设,推动中华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
复旦大学张蔚然教授发表观点
上海社科院蔡凤鸣教授发表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张锁教授发表观点
南开大学敖昆教授发表观点
东南大学王晓阳教授发表观点
吉林建筑大学李树军教授发表观点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徐华龙发表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发表观点
北华大学孟祥娟副教授发表观点
聊城大学郝雪华副教授发表观点
通化师范学院王桂玲副教授发表观点
蒋友泉题扇
李培钧题扇
张未然题扇
发布会嘉宾的扇面作品
嘉宾莅临上海青浦曲水园考察对联文化
嘉宾莅临上海青浦曲水园考察对联文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