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一个身世不幸的美女:她拒绝了已婚男人的表白,却在他死后三年陪葬。
石评梅照片
“我终日在荒坟间徘徊,看尽了春花秋月的别样风景。我抛弃了一切名利、浮华,来到了这无人烟的荒原,哀悼着,慢慢地走着。我登上了高高的山脊,把我的灵魂召唤到广阔的西方天空,在绚烂的云彩中,我看到了我希望的流星。”
陶然亭西南角芦苇荡池边的乱葬坑中,有一张苍白的脸,泪珠氤氲,独自抽泣着说话。那三年里,这片土地是她经常去的地方。
手执一枝梅,流一生泪,思念却一去不复返。这就是石评梅的后半生。
荒坟,春花秋月环绕。我爬上高山问天空,你在哪里?那边绚丽的云彩,是靠近我时如闪电般明亮的你,也是远离我时如彗星般迅速的你。
短短的几行几句,充分表达了石评梅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哀思。就像她的一生一样,短暂,绚丽,带着浓浓的爱而逝去。
石评梅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她从小就勤奋好学。她肚子里装满了诗和书。她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散文,多才多艺。她与张爱玲、萧红、卢碧城并称为“民国四才女”之一。她其实是一位美丽又聪明的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
在那个动荡的革命时代,石评梅与陆隐、陆镜清等著名文人一起奋战文坛,为革命和文学做出了贡献。
但即便是才华横溢、才华横溢的石评梅,也陷入了爱情,成为了愚痴痴情的情人,无法自救,二十六岁就去世了。
石评梅一生有过两个情人。虽然两人都已结婚,但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石评梅的父亲石明从小就疼爱石评梅。 18岁的石评梅从太原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前往北京,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1925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父亲非常疼爱她,因为担心自己的宝贝女儿,所以煞费苦心,将女儿石评梅托付给了北京的同学吴天放来照顾。
吴天放一路上对石评美无微不至的照顾,文学造诣极高,谈吐不凡。从此,一颗爱情的种子就在石评梅的心里悄悄种下,然后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吴天放也对这位美女一见钟情,并对石评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吴天放从石评梅的名字、手帕等地方看出梅花在哪里,进而推测石评梅喜欢梅。于是,情绪激动的吴天放精心印了一本《赏梅笔记》。
每一页纸上都附有梅花和诗词,色彩斑斓。梅健的这种体贴让刚开始恋爱的石评梅感动不已。
吴天放趁机背诵历代梅花诗词,石评梅大吃一惊,赞叹道:“没想到你对梅花的研究如此深入。”
吴天放打了个双关语:“因为我爱梅。”
石评梅照片
那时,女孩第一次恋爱。面对吴天放的一丝不苟,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梅红爬到了她的脸上,乱了她的心。
于是在那之后,石评梅暗暗许诺了自己一生,并以“一生不再嫁他人”的誓言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吴天放的坚定不移的忠诚。
和吴天放在一起的三年里,石评梅从诗词歌赋中畅谈人生理想,沉迷于玩耍,或者依偎在吴天放公寓的沙发上,吃着吴天放亲手剥的橘子。
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象,在石评梅高兴地去找吴天放的那天,都变成了幻影。
开门的人是吴天放和他的妻儿,开门的人是石评梅一生的挚爱。所以后来,当石评梅遇到了一生挚爱高俊宇时,石评梅将迟来的真爱锁在了心里。
石评梅照片
面对吴天放的欺骗,原本被爱情滋养的石评妹从天真漂亮变成了郁闷悲伤。当她的心变冷的时候,她发誓要过一辈子的独身生活。
石评梅原名如碧。她因欣赏梅花的坚贞、美丽、高贵和骄傲而给自己取名“评梅”。
其实,从她对梅独特的爱中就可以看出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她必须忠诚、干净,不允许有任何污秽或欺骗。
她的同学兼文学同志陆隐曾称她为林黛玉。虽然是玩笑,但石评梅与林黛玉确实有相似之处。她内心情感丰富,多愁善感,容易悲伤流泪,又像林黛玉一样傲慢。
石评梅的好友陆隐
当她得知吴天放是已婚妇女时,尽管外表傲慢,却更感到受到侮辱。她独身的态度是对吴天放欺凌的反抗,也是对自己愚蠢和痴情的惩罚。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缘分;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不幸;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无奈;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无奈。遇见错的人,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无论怎么看,石评梅和吴天放都是错的。这个错误导致了后来相识的两个心爱之人“生前无法相依”,不得不“死后同葬荒山”。一次“残忍”的错误,变成了永恒“无奈”的悲情爱情。
带着吴天放的卑鄙卑鄙留下的悲伤印记,石评梅遇到了“自幼喜爱读书,比别人聪明,性情温和,品德高尚”的高俊宇。
当时,高君宇站在伟大革命的最前线,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人一起为民族革命做出了贡献。
“首当其冲的是对曹彰的袭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喊叫声也越来越猛烈。”他坚持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要冲破束缚、改造社会。
“立志深造,刻苦钻研”的高俊宇,有着坚定的革命斗志,即使被捕也不怕牢狱、死亡。他被聪明、体贴、深情的石评梅所吸引,直至坠入爱河。
高俊宇简介
与其说是高俊宇先动了情,不如说是高俊宇首先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感情,真诚地向石评美敞开了心扉。
另一边,石评美其实已经爱上高俊宇很久了,但吴天放的伤疤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她的独身誓言依然在她的心里回响。所以,她的心里根本就没有高俊宇的位置。
另外,石评梅也可能认为高俊宇也是一个已婚男人。
但与周天放的卑鄙欺凌不同,高俊宇一开始就承认自己已经有老婆了。那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根本没有爱情。
高俊宇在给石评梅的信中说:“所以我经常思考冲破我们的枷锁。这几个月,我更加坚定了:如果我能回应我的感受,我的枷锁一定要解除。”
高俊宇忠诚真挚的承诺和行动,让石评妹在吴天放的痛苦纠葛和高俊宇的真爱之间彻夜难眠。最终,石评妹无奈地以互相做“忠实朋友”的方式拒绝了高俊宇的爱情。
左二为高俊宇
石评梅害怕了。她害怕被卷入其中,害怕像周天放一样被侮辱和鄙视,害怕自己的爱情最终付之东流。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又是世俗“民言可畏”面前的弱者。
红叶正面写满了高君宇的“满山秋色,一叶红叶抒情”。反面印有石评梅含泪写下的真挚话语:“枯花蓝不敢负这鲜红叶。”
高俊宇被真爱拒绝。尽管他伤心难忍,但他尊重并理解他的心态。
他心胸宽广,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他依然与石评妹交往,成为她的“忠实朋友”,对石评妹的深爱丝毫没有减少。
高君宇致石评梅的信
当平梅患猩红热时,高俊宇前来照顾她。漆黑风大的夜晚,他到远街给她喂药,并细心嘱咐。
革命陷入混乱,反动军警全城抓捕革命同志。高俊宇作为革命的最前线,自然不安。
自身难保,逃走还为时不晚。但因为对石评美难以忍受的爱和思念,高俊宇乔装成厨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站在了石评美面前。
高俊宇勇敢又冷静,劝告、安慰石评梅不要害怕。还告诉他,想趁机回家乡看望母亲,解决自己的纠葛。
高俊宇信守诺言。完成革命使命后,他回到家乡,解除了父母为他安排的封建婚姻的束缚。他以此突破了障碍,再次向石评美奔去。
但石评梅的心脏早已枯萎腐烂,如同木乃伊一样。她看着孤独的高俊宇,说她无法挽救他的空虚,只能“看着他朦胧地走入死亡之湖”。
石评梅故居
上述结论可以从石评梅的《苏心》一文中窥见一斑:“但我永远无法拯救它……让他知道,他所寻找的世界是如此悲惨,而笼罩在淡粉色翅膀之下的是罗丝是一具早已腐烂的年轻女孩的尸体。”
作为“中国青年革命英雄”,高俊宇将自己的一半奉献给了祖国、国家、民族的解放斗争,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不屈心声。
另一半,紫紫认真而深切地给了她一生唯一的挚爱——石评梅。
于是高俊宇对石评梅说:“我有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属于你,而我是一个灵魂被永远禁锢的囚徒;在另一个世界里,我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中的一颗棋子。”
这就像高俊宇再次被拒绝后痛苦的表白一样。虽然深深刺痛了石评美的心,但她终究没能放弃单身的野心,而是继续拒绝她和高俊宇的高贵爱情。
高君宇碑上刻有石评梅的话
除了石评梅深受初恋的影响,对拒绝高俊宇产生了各种坚决的态度之外,她还受到了父亲石明“顽固、坚强”的性格影响,或者说是遗传的。
她不愿意否认自己的野心或违背自己的誓言。
所以,她宁愿让身处革命战火之中、本已疲惫不堪的高俊宇更加心力交瘁,让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无休止循环之中,也不愿说是。
归根到底,是她所处时代的风俗观念造成的。她本身就是传统思想和西方新思想的结合体,所以她的全身都充满了矛盾。
这个矛盾不是家庭、国家、民族的矛盾,也不是革命的纠葛。在这些方面,他和高俊宇一生志同道合、矢志不移。
让她矛盾而痛苦的是,面对那个革命时代,看似最不起眼的,却伤害了别人,无形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是最挣扎、最痛苦的爱情。
高君宇“全心全意地献身于革命事业,直至去世”,以致他多次咳血、多次入院治疗。
石评梅每次去医院,都会在床边流泪,这是高俊宇不忍心看到的。相反,这会增加高君宇的心痛和痛苦,也奠定了高君宇后来英年早逝的部分根源。
石评梅与高俊宇(绘画)
1924年9月下旬,高君宇在广州进行革命。当商团叛乱时,他带领商团奋勇作战,却不幸受伤。
他从广州给石评梅写了一封信,将此事告知了她。他还买了一对戒指,将较小的一枚送给了她,而自己则将较大的一枚戴在了手上。
他说:“愿我们用‘白色’来纪念这死寂的生命。”
石评梅回答道:“我也想用象牙的洁白、平整、坚固来纪念我们自己像枯骨一样沉默的生命。”
后来,高俊宇回到北京后,由于劳累过度、积病累累,肺病复发。
没过多久,他突然患上了急性阑尾炎,被推进了手术室。然而,从此以后,高俊宇和石评梅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病床上的高俊宇(油画)
在痛苦的告别之际,高俊宇在梦中遇见了石评梅,并在最后一刻改变了单身的决心,牺牲了内心的所有枷锁,冲破了自己筑起的壁垒。
然而,为时已晚。她深爱的爱人,她一生中最爱的人,遗憾地去世了,她也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石评梅开始悔悟。她遗憾的是“没能救你的命,你的命快如彗星,我只能把剩下的眼泪洒在你的坟上,直到再也见不到你”。她内心深处受到了伤害,无法自行痊愈。
“他是一个温柔、冷静的年轻人,内心充满革命热情,外表看上去比较成熟。”
正是这样一位有识之士,在《书经》中被邓颖超如此推崇。在革命和爱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温柔而从容地告别了梦中的石评梅。他的革命热情深藏在心底,冷冰冰的。地面是泥土。
在陶然亭的坟墓里,三年后,高君宇终于与爱人相见并相守,不再分离。我一直在那里,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一切繁荣昌盛,并稳步前行。
石评梅照片
高君宇死后,社会动荡,革命仍在继续。石评梅延伸了爱人的志向,延续了对他人的爱,用尽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毕生心血,为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思想解放而奋斗。
但当时,石评梅早已被悲痛所困扰。她的身体虚弱,脸色苍白,身上没有一丝笑容。他的父亲非常担心,询问他的生活事件。石评梅平静地说,他已经找到了目的地。
诗茗听后,满心欢喜。当他问起那个男人是谁时,当高俊宇的名字出来时,诗茗震惊又心碎。一路上他只能默默地看着女儿离开。
想必,石茗的沉默和哀叹,已经为石评梅不久后的去世埋下了伏笔。就连石评梅也表示,最了解他的父亲也无法察觉到心爱女儿的痛苦。
石评梅纪念碑
高俊宇去世三年后,石评梅终于感染了脑膜炎,不幸去世。但对于石评梅本人来说,或许这就是幸运。庆幸的是,她终于可以遇见他的君宇,相伴一生。
“我的爱人,我小心地斟满这杯苦酒,请残月和孤星与我的泪水共饮。无论黄昏,还是夜深,我都会醉倒在你的墓碑旁,让霜霜露水侵入了我!我再也不会醒来了。”
《墓边挽歌》中的哀歌,回荡在陶然阁西南角芦苇池边的乱葬坑里。
此时,石评梅终于不再独自站在冰冷的坟墓前,泪流满面。而是真正的“死后同葬荒山”,拥抱了高君宇。
高君宇与石评梅碑
回顾石评梅的一生,三件事充满了她的生活。第一是文才,第二是革命,第三是爱情。
才华横溢,一代美人。奋战文坛、为革命而奋斗的石评梅,最终敌不过刻骨的悲痛。盛年时,她的美貌褪去,与一位命运悲惨的美人缔造了一段古老的虐恋情缘。
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一假一真,一个受伤,一个痊愈。
在大革命的动荡岁月里,一个人暴露了自己的真情,另一个人治愈了时代的痛苦伤痕。看久了,依然荡气回肠,引人深思。
阳泉石评梅故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