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花坛葬、河葬……江西近年来出现新的丧葬方式

2024-10-21 -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大事。不留骨灰,不立墓碑,不建坟墓,让逝者安息在花木河水之中,与自然相伴。这种做法能否被大众接受?近日,我省举办首届集体骨灰入江安葬活动。随着滚滚河水,逝者又回到了母亲河的怀抱。这也是我省推进节地生态殡葬的重要举措之一。除了河葬,江西还有哪些新的丧葬方式?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树葬、花坛葬等方式在南昌早已出现。目前节约土地的生态埋葬方式也正在被更多人接受。 2021年以来,南昌市已有123户死者家属选择节地生态埋葬方式。

九江率先开展集体河葬 并将向全省推广

节地生态埋葬,是指将死者骨灰置于环保、可生物降解的骨灰桶内,采取树葬、花坛埋、草坪埋、海葬、墙埋等方式埋葬。3月31日,江西省九江市第一届、第五届“回归母亲河,思春江水”集体骨灰安葬活动在九江举行。 130余名家属搭乘指定渡轮,船上准备了花篮、挽联、丝带等物品。船的汽笛响起,船抵达了指定的下葬地点。 46名遇难者的骨灰随着五颜六色的花瓣缓缓撒向长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此时此刻,家属们深情地看着河水,眼含热泪,表达着对已故亲人无尽的思念。

4月8日,记者从九江民政局获悉,这是我省举办的首次集体河葬活动,也是九江市举办的第五次集体河葬活动。参加河葬的死者家属数量每年都在持续增加。今年,来自赣州、上饶的家庭也前来参加。 “目前,这项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打造了‘回归母亲河,思春江水’的河葬品牌,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将河葬形式推广到更多的人。”全省范围内,鼓励更多市民了解绿色、节地、生态殡葬。”九江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河葬的形式,很多人其实都有一些疑问:当死者与河流融为一体时,死者的亲属今后该如何悼念亲人呢?该负责人表示,市民可以通过网上追悼会或在河边献花等方式表达哀悼。目前,九江民政局正在启动九江生态殡葬纪念园建设。 “以后选择生态殡葬的家庭,可以去生态殡葬纪念公园纪念亲人。”

为提高殡葬政策惠及群众的实效,九江市早在2017年就印发了《九江市城区殡葬及绿色殡葬奖励补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018年,九江市户籍城乡居民死亡。其后,对水葬、撒骨灰等埋葬方式,不保留骨灰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将骨灰埋在树木、花草、草坪、深埋等处,不会留下单独的标志或占用面积。对少用地、少用地的生态殡葬,一次性给予每件1000元的奖励。

江泽民的葬礼可以在其他地区举行吗?

目前江西还有哪些流域可以实行河葬?记者从省民政厅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能否进行河葬,取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情况。目前我省河葬地主要集中在九江。九江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集体河葬项目是经过专家评估和在其他城市检查后试点实施的。 2020年起,连续五年免费向公民举办集体河葬活动。

赣江是江西省第一大河,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南昌水资源丰富,赣江穿城而过。南昌作为一座沿江城市,是否具备河葬条件?南昌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赣江南昌段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该水域不适合河葬。据了解,赣江南昌段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51个。

南昌百余户死者家属为死者选择节约场地、生态安葬

天寿陵园花坛葬价格_花坛葬_景观花坛葬

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广节约土地生态殡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人们采取树葬、海葬、深埋、网格埋葬等方式,不占地或少占土地,少消耗资源,少用不可降解材料埋葬骨灰或遗体,使埋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此后,各地开展了节地生态殡葬的有益探索。

“我父亲临终前告诉我,他去世后,不会留下骨灰,不会立墓碑,不会修建坟墓,而是与自然相处。”南昌市民洪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父亲去世后,她按照父亲的指示,按照父亲的意愿,选择了生态葬。记者了解到,南昌西山万寿园、鸿福人文纪念园等多家墓地均可为死者提供花坛埋、树埋、草坪埋等节约土地的生态埋葬服务;一些商业墓地也逐渐开放花坛墓葬。 、树葬、草坪葬等专门区域供亲属前来吊唁。南昌市民政局殡葬管理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南昌市已有123户死者家属选择生态殡葬,并获得补贴。

清明假期刚刚过去,价格低廉、环保的生态殡葬开始受到关注。近期,不少市民前来咨询生态殡葬相关业务。南昌鸿福人文纪念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秀表示,该墓园最早将于2022年开始推行花坛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墓葬,申请者仅有5人。每年。

“我们现在开辟了一个节约土地的生态殡葬区,比如树葬,在松柏树下的铜牌上刻上亲人的名字。最近,这种形式受到了一些市民的欢迎,价格也便宜。”不到5000元,此外,墓园每年还举办集体公众追悼活动,纪念死者。”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赵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