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林:必须发展好敦煌学
近日,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历时四年编写的《港台百年敦煌研究文库》已出版70册,剩余30册预计今年出版; 《国际百年敦煌学文库》日文卷已出版。文集(10册),其余陆续出版,计划出版100册;下一步,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敦煌学文献原文将印刷出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院长郑秉林表示,港台及海外敦煌学者文献的集中印制出版,不仅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中国敦煌学者的历史研究,也将为世界敦煌学的研究增添丰富的史料。
郑秉林十几平米的办公室里,藏有数万册敦煌藏书,就像一个小图书馆。他说:“敦煌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有责任建设好、发展好这门学科。”
郑秉林与敦煌学的邂逅,源于一个承诺。他第一次听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句话是在他上大学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展敦煌学”。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敦煌学研究的小热潮,兰州大学顺势成立了敦煌学研究实验室(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院的前身)。
1981年暑假,时任兰州大学历史系党支部书记的张代敬找到郑秉林,询问他是否有留校的意向,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可以不得转让;二是不能考研;第三,他不能到兰州以外的地方学习。寻找该地区的人。
郑秉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三个要求,并牢记对张代敬的承诺。
1982年留校的郑秉林,前五年有很多深造的机会,这也让他快速成长。尤其是在复旦学习期间听过日本学者藤枝明关于敦煌的讲座后,深受感动。他在“学术爱国主义”思想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熟悉和了解敦煌学,郑秉林依靠含有敦煌文献的微缩胶片来研究文献的内容和意义。
“缩微胶卷上的字很小,需要放大镜或者专门的阅读器才能看清楚,阅读速度很慢。”只要靠胶片机一点点抖出胶片,“板凳就能用十年”。其间,郑秉霖在敦煌历史地理、敦煌文献编纂与研究、佛教及佛教艺术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1989年出版第一部专着《敦煌地理文献集注》。本书对散布于敦煌遗书中的各种地理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注释。 1992年出版另一部学术专着《敦煌碑刻赞文选集》,对敦煌文献中的碑刻、碑文、赞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两本书至今仍是研究敦煌文献的重要参考书。
“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改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格局的历史使命。”郑秉林表示,敦煌文献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敦煌学是一个涵盖众多学科、涵盖内容博大精深的学科群,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郑秉林的努力下,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于1998年在兰州大学联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点。1999年,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教育部。根据; 20 2000年成为兰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003年设立历史学(敦煌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1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敦煌学博士后,同年2月培养了第一位外籍敦煌学者。博士……
郑秉林经常告诉学生:“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把敦煌学做大做强,然后为之努力奋斗。”他希望培养基础功扎实、视野开阔的敦煌学研究人才,让敦煌学成为真正的遗产,代代相传。 1998年以来,郑秉林已培养博士生71人,其中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32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敦煌学领域的研究中坚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