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第一山,为何自古以来就是汉藏杂居之地?
很多去山西旅游的人,就是冲着五台山来的,五台山距离省会太原不远,交通便利,是拜佛避暑的好去处,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从清凉胜境入口进去就是内五台主景区。五台山顾名思义,有五座山峰梯田,最高海拔3000多米。五座山峰梯田包围的区域叫内台,是怀台镇主寺庙区。这里纬度虽然和北京差不多,但气温却和大兴安岭一样高。山峰梯田冬夏皆有积雪,盛夏也酷暑不退,所以又叫清凉山。
清晨映入眼帘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地标建筑,走近一看,突然觉得很熟悉。据说大白塔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存在,但后来被毁,元朝时由尼泊尔工匠设计重建,北京西寺白塔寺也是他们设计的,怪不得跟之前看到的尼泊尔白塔有几分相似,只是稍微薄了一些。
大白塔所在的地方叫塔院寺,因塔而得名。白塔比北京北海白塔高出20多米。雪白的塔身,彩绘的铜檐,有一种超凡脱俗、纯净清澈的美。信众们围绕着塔身绕圈,铜铃在风中轻轻响起,让人陷入虔诚的佛祖氛围中,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由于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舍摩腾、竺法兰在五台山建造了第一座寺庙,因此从显通寺的几座白色建筑不难看出,它们具有印度或尼泊尔的宫殿建筑风格。
据佛经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居住的地方。文殊菩萨代表无上智慧,因此广受僧俗信众敬仰,历代帝王重修,王公大将、文官拥护,人气极旺,全国各地、海外信众络绎不绝。早年去过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这次最后去了五台山,也算是完整游遍了四大佛教名山。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庙,位于灵鹫峰上,是历代皇帝朝觐五台山的行宫。夕阳西下时,沿着108级石阶拾级而上,山顶的寺庙金碧辉煌,色彩斑斓。据佛教徒说,你把人间108种烦恼踩在脚下。
菩萨顶是一座黄教寺庙,也就是藏传佛教寺庙。五台山的寺庙分为绿寺和黄寺两大类,绿寺以显通寺为主,黄寺则以菩萨顶为主。五台山在唐代时就与藏区有宗教文化交流,大概是在蒙古人信奉喇嘛教的元朝,藏传佛教才开始进入五台山。明代以后,佛教信徒才正式定居。清朝以后,为了平定异族、稳定边疆,清朝皇帝出于对民族信仰的尊重,采取了维护黄教、尊重黄教教主、鼓励蒙藏僧人朝拜五台山的和解态度。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均传入五台山,在五台山修建了二十多座寺庙,部分绿寺改为黄寺。五台山真正成为汉藏民族共存的著名佛教圣地。
此后,多位皇帝都曾到过五台山。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多次到访五台山,并在菩萨峰下榻,并封菩萨峰大喇嘛为总督,下令山西全省都要向大喇嘛致敬。菩萨峰具有皇家特色,从空中俯瞰,既像一座宏伟的宫殿,又像一艘层层递升的巨型游轮。
五台山之所以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除了因为它是中国最早修建寺庙、规模宏大,是佛经中记载的文殊菩萨显灵之地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汉藏佛教和谐共存之地,是藏传佛教在内地发展的一大奇迹,对民族团结起着重大作用,成为汉、藏、满、蒙等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午后的阳光洒进庭院,屋檐静默,树影摇曳,身着红绿长袍的人们徘徊在古老精致的香炉间,眼神清澈,内心宁静,是不是很像五台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