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迁居兰考现场:民众自发披麻哀悼,哭声震天,十几人跳进坟墓

2024-04-19 -

1964年5月14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因肝癌晚期在郑州逝世。 临终前,他提出了唯一的请求:“我生前没有治愈过沙丘,我死后,请组织将我运回兰考,将我埋在沙丘上,看着这里的人民。”兰考治愈沙丘……”

焦裕禄逝世后,省委决定将其安葬于郑州革命公墓。 有两个原因。 一是有关部门领导认为郑州安葬比兰考安葬标准更高,安葬在革命公墓是一种表彰和荣誉; 二是当时天气转热,不方便长期存放遗体。 运回兰考安葬,从勘察审批到陵墓建造、运输,都不能及时完成。

其实,焦裕禄的遗愿,省委领导也应该知道。 比如,省委第二书记温民生在8月份的干部会议上说,“焦裕禄同志……说沙碱不治,睁着眼睛就死,他就死”。死后埋在沙丘里。”

1964年5月16日,即焦裕禄逝世第三天,举行了追悼会和安葬仪式。 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组织部长张建民,开封地委、洛阳矿山机械厂、兰考县委领导代表,开封地区各县县委书记来到郑州革命公墓。 焦裕禄的母亲、遗孀、长子、大女儿出席了仪式。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程跃军主持追悼会,开封地委书记处书记、焦裕禄老领导赵忠三致悼词。

随着英灵入土为安,这件事情原本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之后发生了两件事,促使焦裕禄在一年多后搬到了兰考。

第一件事是新华社驻河南记者周原发现了焦裕禄的重要事迹,并向新华社副社长穆青进行了报道。 穆青改变了原来的采访计划,于12月17日带人去了兰考。他被焦裕禄的事迹所感动,于是决定去开封写一篇关于焦裕禄的长篇通讯。

临行前,不少兰考当地人向穆青呼吁:请把焦书记的坟迁回兰考,离我们近一些。 我们早晚可以去参观并烧纸。 他接触过的人中不止一个人表示愿意为焦裕禄牺牲十年的生命,或者为他而死,让他能够继续带领大家改变兰考的面貌。

穆青抵达郑州后,专程向刘建勋汇报焦裕禄的事迹,并提出尽快迁坟的建议。 河南省委很快做出了如下计划:一、授予焦裕禄同志革命烈士称号;二、授予焦裕禄同志革命烈士称号。 2、尽快将焦裕禄转移到兰考,按照他的遗愿安葬在沙丘上; 3、在兰考举办焦裕禄事迹展览,或举办展览展厅。

焦裕禄墓园_焦裕禄墓_焦裕禄的坟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授予焦裕禄同志革命烈士称号。 第二天,河南省委研究决定将焦裕禄墓迁回兰考。

二是2月7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模范焦裕禄》,造成强烈轰动效应。 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报道和评论不断,掀起了全国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在此背景下,完成​​焦裕禄同志的遗愿,让他的灵魂回归兰考、长眠沙丘,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

2月18日,河南省民政厅确定了焦裕禄的搬迁方案。 原定于2月21日上午在郑州革命公墓举行迁坟仪式,次日中午在兰考新陵园举行安葬仪式。

既然要迁葬,就必须先确定新墓址。 为此,刘建勋专门派人到兰考选址。

昔日荒凉的兰考沙丘

兰考有大大小小的沙丘1600座,选址并不容易。 大家陆续找到了焦裕禄翻淤压沙的实验地张庄,以及埋葬着800名兰考烈士的高昌北部沙丘,但都不太理想。

这时,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想起了一件事。 他说,有一次老焦带他到县城北部明代黄河旧堤“土牛”观察风沙。 焦裕禄爬起来环顾四周,高兴地说这地方不错。 目光远眺,他能清楚地看到风沙起落的地方。 将来我死的时候,如果能葬在这里就好了! 张钦礼的话给大家燃起了新的希望。

大家一起去考察“兔牛”,异口同声。 如果焦裕禄的墓地建在这里,不仅可以满足焦裕禄个人的愿望,也方便以后的管理,让人们瞻仰。 所以我最终决定了这个。

不久,县委组织人员平整墓地地基。 官员和群众积极参与,10天内将“土牛”顶部降低5米,并完成推土、平整、挖基坑、筑花墙等工作。

随后,兰考县委派专人赶赴郑州举行追悼会。 原本打算换一具更好的棺材,但由于焦裕禄入葬公园已经三年了,棺材已经在地下度过了两个冬天。 挖出来后,发现已经无法更换新棺材了。 于是按照传统工艺对原来的棺材进行了修复和加固,用新木板作为底座,中间和两端加了三个铁箍,最后涂上朱漆。

迁坟仪式最终改期到了2月26日上午。当时,省里正在召开三干部委员会会议。 刘建勋带领出席会议的地县领导,以及省城和兰考县各界代表,以及焦裕禄的母亲、妻子、长女、长子等亲属。

中午,一列四节车厢的专列向兰考出发。 除了省和地方领导、焦裕禄灵柩亲属和监护人外,还有从郑州国棉三厂请来的军乐队。 车前放置焦裕禄大幅肖像,车两侧挂有标语。 口号是“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焦裕禄一生勤俭节约,从未占过国家便宜。 当他回到兰考时,党和国家倍感荣幸,给予他最高礼遇。

下午,专列抵达兰考站。 这一天,县城街道空无一人,车站拥挤不堪,街头挂满了无数挽联。 数千兰考民众自发披麻哀悼,等待焦裕禄灵柩的到来。

当灵车出现在街道上时,悲痛的人群像冲破灵车大门的洪流一样向前涌去。 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像失去了理智一样冲向灵车。 他们全都跪倒在地上,哭声震天动地。

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的劝说下,灵车缓缓前行。 跪在车前的人们泪流满面。 他们退后一步,磕头行礼。 棺材两边的人扶着棺材,向前走去,哭泣着。 很多人无数次声嘶力竭地向焦书记哭诉。

火车站距墓地约3英里。 路程通常不到5分钟,但焦裕禄的灵车却行驶了两个半小时。

灵柩被抬到墓前,兰考民众在现场集体跪拜。 许多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声越来越大。 十几个人拼命跳进墓穴,周围更多人自发形成两道人墙,阻止棺材进入洞内。 大家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好秘书就这样被埋葬,更不肯让他被活埋。

县领导含泪开展群众工作,劝说聚集的村民让开。 我告诉大家,焦书记为兰考辛苦了。 他太累了,筋疲力尽。 应该让他好好休息。

跳进坟墓的众人知道,棺材掉下来是不可能的,他们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起来。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苦苦劝说下,跳进坟墓围住坟墓的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当棺材被放入坟墓时,拉着绳子的人却舍不得放开。 棺材缓缓下沉,周围的哭声如同海潮的咆哮,铺天盖地。 当棺材终于进入坟墓,并盖上水泥券时,无数人涌了上来,墓地里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哭声。

人们跪在地上,虔诚地磕头,捡起黄土,轻轻地向坟墓撒去。 所有准备好的铲子都闲置了。 飞扬的黄土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焦裕禄和兰考大地终于融为一体。

对于焦裕禄的亲属来说,搬迁是一次令人心碎、痛苦的经历,但完成死者的遗愿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搬坟的时候,我拖着妈妈,我看到她哭得很厉害,一时喘不过气来,想打棺材,跟着他。”

“如果不是你父亲临终前对我的托付,我早就跟他走了……”事后徐君雅也对孩子们说过这句话。 许君雅终生自责,无法释怀嫁给老焦时,那对鸳鸯枕都没来得及绣完。 结婚时,她只绣了一个鸳鸯枕,成为许君雅至死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遗憾。 她认为这件事是她丈夫早逝的预兆。

“好人民书记精神回来了!” 黄沙有幸埋葬他的忠骨,翠柏以深情守护他的忠心。 在人民宽广温暖的怀抱中,一生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获得了永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