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句永恒的名言,你会想到谁?

2024-11-02 -

一年一度的中秋晚会上

我们经常能听到主持人背诵这首诗

海上明月升起,我们与天涯海角共享这一刻

远在世界各地的亲人和朋友

此刻我们一起看明月

这首诗的意境是如此深刻

构思的巧妙

让人惊叹不已

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壁画

这句代代相传的金句出自韶关“名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他有两个对他一生至关重要的身份。

他是开元时期最后一位贤明的宰相。他敢于发声,不徇私舞弊,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经常“反抗”唐玄宗。张九龄辞去宰相之职,也成为开元盛世的转折点之一。此后危机逐渐显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

他也是盛唐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被唐玄宗誉为“文场元帅”。张九龄生活在初唐和盛唐时期。他不仅是初唐诗人的继承者,也是盛唐众多诗人的“大哥”。我们所熟悉的盛唐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都受到张九龄的支持,并对他十分尊敬。

今天,我们就进入“宰相诗人”的双重生活。

开远最老实的男孩

官场升迁与升迁

岭南第一人

一个从遥远的烟火之地走出来的才华横溢的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韶州曲江人(今韶关曲江人),世称“张曲江”或“文公”。唐朝开元年间,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来自岭南的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出生于粤北山区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为唐代绍州别甲郡主;祖父周,为越州柳县令;其父弘宇,为忻州梭鲁县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九龄很早就接受了教育,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充满正能量。

相传,张九龄七岁那年春天,携家人游览宝林寺,遇见了韶州太守带领州府官员上香拜佛。张九龄进殿前,看见太监来了,就折了一朵桃花,藏在袖子里。知府见九龄活泼可爱,就逗他说:“我来配一下,如果配上,我就给你水果吃。”张九龄一点也不害怕,道:“好!”太守已经看到了他的袖子。为掩桃花,有“白面书生袖里藏春”的对联。张九龄不假思索地答道:“皇堂太守一切都很清楚。”太守吃了一惊。他没想到眼前的孩子这么快就和他对峙了。他想为难他,于是又有一对出来说道:“一个童子,爬龙爬凤。”潘丹桂。”张九龄抬头,见面前有三尊大佛,说道:“三尊大佛,一尊狮子,一尊大象,一尊莲花。”太守点头道:“这小子绝对不会是未来的普通人。”

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壁画

这些民间故事也许有一定的演绎意义。真实的史料记载是,张九龄13岁的时候,就敢给广州巡抚王方庆写信议政。广州巡抚看了这位年轻人的信后,心想:“哎呀,他这么年轻,说的很有道理,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他竖起大拇指:“这小子一定会走得很远的。”

此后,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升任“财看经榜科”“秘书、省校秘书”,又升任“道奇录鲁克”,又升任左十一。后升任中书令,自左右迁宰相,又贬荆州刺史。他的政治生涯几乎跨越了整个“开元王朝”。

在官场,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个“花瓶”人物。经历了几十年的官场风风雨雨,他最优秀的品质无非就是两点:说真话、做实事。

广东省先锋

亲手挖掘“京广古线”

张九龄的历史功绩中,最受岭南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大庾岭新路”的修建。

开元四年(716年)秋,当时官职为左十一的张九龄,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他“直言不讳,不与宰相合作”,得罪了宰相姚崇。研究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姚崇是唐玄宗非常器重的大臣,掌管军事和国家大权。此后张九龄生活困难,索性请病假,辞职回老家赡养母亲,但回到岭南他也没有闲着。

大庾岭新路又名梅岭驿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与岭南之间的交通要道。张九龄往返岭南也曾走过这条必经之路,对“艰难险峻”的大峪岭山路的危险性深有体会。他实地考察了岭南的交通情况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建议在大峪岭开辟新路,将岭南丰富的物产运往内陆,以补充财政国库,满足江淮地区的供给需要。

道光《直隶南雄府志》

梅关古道地图

接到协议后,他到现场勘察场地,砍伐道路和灌木丛,带领民工凿山开路。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古道全长十多公里,路宽近17米。道路两旁都种有松树。张九龄写下《大峪岭道发掘序》以作纪念:匪寇痊愈,成功者不存,五道畅通。 、于阗、于阗四通八达,劳力转运,高层人危。所以,耳朵穿胸的人,责任重大的人,才会活下去,才会呼吸,像北京、迪……

大禹岭驿道从此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广州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史料记载有“广南金、银、香、犀、象、百货等先经陆路运至干州(今赣州)再漕运”的记载,其中陆路通行的唯一途径是大庾岭。宋代时期,大批移民南迁,大峪岭路是他们最快、最方便的通途。人们在岭上种梅花,在岭上建门楼,故名“梅关”。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志

梅关古道上的“诸暨巷”成为中原动乱期间文人墨客南迁的中转站。据学者考证,珠鸡巷曾居住过不少岭南姓氏亲戚。这段传奇的移民史,是从张九龄开辟驿路的功绩开始的。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

直至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梅关古道在连接南北、振兴文教、促进融合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人誉其为“古京广线”。

智商情商双双在线

敢说敢谏,暗示皇帝

修路后,张九龄回到京城,受到器重。张九龄在官场上算是情商比较高的人了。他多次劝唐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政。尽管他因直言不讳、敢于谏言而常常得罪皇帝,但他的宰相之位仍为后人所敬佩。

八月初五,玄宗庆生。群臣在金殿互相祝贺,互相献礼。张九龄的礼物是一个包裹严实的布袋。他大声说道:“臣献给陛下一面宝镜。”但当他打开布袋时,却有人大笑起来。它只有五卷。书,宝镜在哪里!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志

原来,张九龄见唐玄宗有点不理政事,安于享乐,便埋头写作,花了数月时间写成《千秋金剑录》,作为寿礼献给皇帝。本书引用经典,从乱世兴亡的历史事例入手,探究经验教训,给唐玄宗敲响了警钟。玄宗非常高兴,连连称赞这是他收到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他还送给张九龄一批珍贵的书籍作为奖励。

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明的宰相

高瞻远瞩,帮助唐朝走向巅峰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开始了宰相生涯。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各种社会危机却潜伏着。张九龄实际上担任宰相的时间虽然还不到三年,但他的种种举动都显示出他的正直和卓越的远见。

张九龄当上宰相不久,唐玄宗就赏赐他一座府邸。第二年装修完成后,张九龄看到官邸过于豪华,浪费金钱,浪费金钱。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大爱,于是向唐玄宗上呈《赐宅报告》,请求退还皇帝的赏赐。

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

张九龄在担任河南稻田使期间,力图将岭南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到中原地区。这个想法虽然在当时失败了,但在北宋时期成为了现实,增加了中原地区的粮食产量。范仲淹曾在《晋祠春》中描述黄河流域“千户灌溉稻田,江河田园满田”的景象。这足以证明张九龄发展农业的前瞻性眼光。

张九龄提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秉承以“王道”代替“暴政”的政治理念,强调保民教化,反对军国主义;他主张行省刑罚,薄徭赋税,扶农扶桑,坚持改革官政,选拔人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地方官员。

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

他的施政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持“开元盛世”发挥了重要作用。唐朝开元末天宝初,国家的财力和人民的福利达到了建国以来空前的高峰,国家繁荣昌盛。因此,张九龄被后人誉为“开元清镇宰相”的三大杰出人物之一。

伟大的历史预言家

如果唐玄宗听他的话,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然而,张九龄也未能逃脱“自古忠臣苦不堪言”的宿命圈。张九龄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善解人意的能力。在担任宰相期间,经常与奸臣安禄山、李林甫等恶势力作斗争。有人说,他一生“最牛逼”的事,就是准确预言安禄山会造反。

安禄山,颍州杂胡人。早年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他的官职低微,而且为人狡猾。有一次,安禄山以范阳节度使的身份上朝。张九龄看到这个幽州胖子,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对同僚做出了惊人的预言:“谁要乱了幽州,就会这么做。”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志

安禄山(剧照)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将军。在对契丹的征战中,他惨败。范阳节度使张守珪逮捕他,押往京师,建议斩首。张九龄是当时的宰相。有机会消除朝廷后顾之忧,他自然不想善罢甘休,当即下令将安禄山斩首。然而唐玄宗却不这么认为。张九龄虽再三辩解,仍下旨赦免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755年),被张九龄宣布“必须造反”的安禄山,确实发动了“安史之乱”。叛军一步步逼近长安,唐玄宗只得仓皇逃离四川,一路露宿。蜀道的铃声唤醒了他沉睡的记忆,他想起了张九龄当年的叮嘱。此时,距离张九龄去世已经过去15年了。

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壁画

名字和长相也很温柔

诗词“粉丝”王伟、孟浩然

张九龄在与官场奸诈小人的斗争中,屡屡失败。庆幸的是,世界上还有诗。只要你会写诗,就有一个解忧解闷的好办法。张九龄的天赋自然是无与伦比的。他是诗人中最有权势的人,也是高官中最好的诗人。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

作为诗人,张九龄出生于初唐,晚年成名于开元朝。这使他成为初唐四大家与陈子昂与盛唐诗人之间诗歌革新运动过渡时期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要知道,初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陈子昂于702年去世,而前一年,盛唐诗人王维、李白才刚刚诞生。

张九龄的诗歌成就很高,具有“雅、正、淡”的独特魅力,写下了许多为后人保存的名篇诗篇。其《相遇之情》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之首。其中“草木各有心,何必求佳人”这副对联就是他高尚情操的写照。明月诞生,我们共享这一刻的世界。”这首歌将永远流传。

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

盛唐诗人对张九龄的推崇,是后辈对文学前辈的尊重。王伟是张九龄的粉丝。年轻时曾向张九龄献诗,请他担任幕僚。后被张九龄推荐为右食邑。两人之间有很多合唱。张九龄晚年落魄时,并没有忘记这个学生。他写有《答王维》诗:“荆门怜雁,湘水断飞马。知音如相忆,南湖清风。”

另一位与张九龄渊源深厚的人是孟浩然。孟浩然仕途失意,曾担任张九龄的幕僚。两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留下了许多和谐的歌曲。其中,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宰相》,是为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写的一首致敬诗:“八月湖水平,夹杂着清气,云气如梦,岳阳城摇摇欲坠,坐看渔人。”

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

一举一动都要优雅

皇帝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帅气又帅气的男人

皇上评语:风度还如九岁吗?

他吟诗作诗很有一套,气质也不逊于任何人。张九龄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俊美男子,唐玄宗每次见到他都会多看他几眼。史书形容张九龄“正直、温文尔雅”。无论是坐在家里还是外出工作,他都衣着整齐,步伐矫健,眉宇间透露着昂扬的神情。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

为了保持东西整洁、端庄,他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发明。当时,大臣们不得不将“Wat Ban”带到朝廷。笏板有点像今天的记事本或iPad,用来记下要报告的事项,或者随时记录国王的遗嘱。过去,文武大臣外出骑马或坐轿时,都会把笏板从腰间移开。张九龄觉得这样的装束太丢脸了,就命人制作了一个精美的“护身袋”。每次上朝,他都会把笏盘放进笏袋里,昂着头向前走,随从则拿着笏袋跟在后面。他不会再因为腰上多了一个笏盘而失去容貌了。风度。张九龄的做法引得朝臣纷纷效仿。

唐玄宗每天看到张九龄上朝,都感到神清气爽。从此以后,每当有人向唐玄宗推荐丞相人选时,玄宗总会问:“张九龄是不是也像九龄一样风度翩翩呢?”看来,在他眼里,张九龄已经成为了选拔宰相的一面镜子。

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志

唐玄宗(剧照)

少城气质代言人

代代相传的“九龄风”

在张九龄的鼓励下,从唐代到清代,韶关涌现了近200名进士,他们以杰出的才华而闻名。

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志_张九龄墓

韶关目前有张九龄故居、张九龄墓、张九龄纪念馆、韶关张九龄纪念公园等,还有以九龄命名的学校、公园、表情包……

张九龄墓_张九龄墓壁画_张九龄墓志

“我们去丰都书房看书吧!”已成为韶关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遍布全城三河六岸的网红打卡地“丰都书房”,也是以“九龄风”为灵感。除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服务外,一些自习室还具有售书和文创、推出便餐以及开展一系列文学交流和推广活动的功能。一盏不灭的读书灯,照亮了绍城,照亮了“善美的韶关”的优雅气质。

朗朗上口的《九岭之歌》已成为曲江九岭小学的校歌,他的风度和气质也是从小培养的。

与张九龄相关的食品也被贴上“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签。青花粉,又名总理粉,是始兴传统特色食品。据说,1300多年前,张九龄的母亲特意为张九龄制作了青花粉作为“夜宵”。他更加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位英明的宰相。据说,他为官时还曾用“切面”招待唐王,并分给宫廷高官。吃过的人无不称赞、叫好,称“切面”为“面条之王”。

今年中秋节前夕,作为城市地标的韶州公园,注入了新的历史文化元素——一尊古朴典雅的张九龄雕像在西广场落成,与北广场的月亮桥,与岭南风格的山墙相互映衬,并配有水池廊道、浮雕景观墙、山间栈道。穿行其中,让人流连忘返。张九龄雕塑的落成,与公园内的“诗径”相得益彰,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韶州文化”、“九龄文化”,培育生态宜居的城市气质。

几千年过去了,“九龄风”早已铭刻在韶关人的DNA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消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